伴隨著“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漢之光華將以卓越的
服務能力協助我們的客戶完成全球知識產權布局。
截止到2023年1月28日,科創板共計申報企業868家。其中注冊生效511家(上市504家),終止(包括終止、終止注冊、不予注冊)200家,審核中(包括已受理、已問詢、上市委會議通過、提交注冊)147家,暫緩審議或中止13家。
信息來源: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光華所整理發布
圖 2 近兩周企業申報狀態如下(2023.01.17-2023.01.28):
春節未過完,我們還在新春,祝大家新春快樂。
不過在冬天和春天交接之際,科創板上市公司已經開始了他們新的征程。
一、科創板上市公司冬去春來
據上海證券報2023年1月30日消息,截至1月29日共有149家科創板公司發布2022年全年業績預告,其中134家單獨披露公告,15家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成長”構成2022年業績的共同特征。從凈利潤來看,44家科創企業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超過2億元,其中大全能源、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凈利潤領跑;從趨勢看,90家科創公司預喜,其中上緯新材、芯原股份、亞輝龍凈利潤增幅領先,預計增幅分別超過508%、452%、398%;從行業來看,集成電路、光伏領域“芯”“光”熠熠,多家公司預計2022年凈利潤翻倍;新能源賽道則繼續“兔”飛猛進,鋰電公司產銷兩旺、馬力十足。不過,受多重因素影響,也有少數科創公司業績不盡如人意,尤其是部分半導體行業公司因下游需求波動而出現業績下滑。業績預告顯示,敏芯股份、氣派科技、晶豐明源、思特威、艾為電子等5家公司預計2022年將由盈轉虧。另如電源管理芯片供應商芯朋微也因手機等終端市場需求周期性波動影響,預計2022年凈利潤下滑50%至60%。但公司同時表示,“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家電去庫存漸進尾聲,銷售額已經開始逐漸回升,2023年預計將有明顯好轉。”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22.14億元,同比增長33%;實現歸母凈利潤891.24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760.68億元,同比增長26%,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官網2023年1月30日數據,科創板上市的504家企業當天的成交額達到493億元。
平安證券認為,科創板公司具有“高盈利+高研發”特征,目前整體估值相對較低。從業績來看,2019年-2021年科創板公司合計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6.4%、57.7%、62.9%;2020年-2021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穩定在10%以上,高于A股整體;從市場表現來看,科創50指數自設立以來日均換手率為2.4%,高于同期上證指數的0.8%和創業板指的2.0%;從估值角度來看,科創50指數估值目前位于歷史20%相對較低的分位水平。
但是,科創板公司在2023年有望迎來估值修復機會:首先,科創板是上市滿三年的次新股。目前板塊內上市公司映射我國先進制造業的崛起。科創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定位,以及“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的特征,決定了硬科技屬性。 其次,具體來看,截止12月8日,科創板內上市公司多分布于電子核心產業(21%)、生物醫藥產業(13%)、智能制造裝備產 業(13%)、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11%),反應了當前中國先進制造業的崛起。高端制造的追趕速度或進一步加快,高端制造成色更濃的科創板會受到更多關注。最后,目前流動性環境對成長板塊更為友好,當前科創板公司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向上彈性較大。
二、廣東省科技強省“新招”顯現作用
截至2023年1月28日,全國有868家企業在科創板進行了上市申報,排名TOP3的省市分別是:江蘇省(158家)、廣東省(140家)和上海市(133家)。這三個省市的企業數量總和占全國上市申報總數量將近一半(49.7%)。
信息來源: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光華所整理發布
上一期文章我們分析江蘇省,今天我們來看看廣東省科創板相關情況。
自科創板開板以來,廣東省作為科創高地,“上市軍團”在科創板表現亮眼:在科創板申報上市的企業累計有140家,其中注冊生效的79家,目前成功上市的有77家企業,占廣東省申報上市企業總數量的55.0%,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第二,高度集中于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硬科技”特色鮮明。
“硬”是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典型特征。經分析發現,廣東省成功上市的企業高度集中于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排名TOP3的行業/技術領域分別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34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2家)、以及專用設備制造業(10家)。
圖 4 廣東省成功上市企業行業/技術領域分布
信息來源: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光華所整理發布
粵企表現如此優秀,我們需要一探究竟。
2023年1月28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會議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科技創新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顯著進步,未來將圍繞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服務高質量發展、支撐制造業當家。
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龔國平介紹稱,2022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二位,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42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約3.26%,全省研發投入、研發人員、高新技術企業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如何體現“科技擔當”?廣東省針對產業發展需求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實施“廣東強芯”工程、核心軟件攻關工程、顯示裝備制造“璀璨行動”等新一輪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圍繞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關鍵環節實施科技攻關等舉措。同時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進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大力培育引進高層次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完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完善風投創投、科技信貸、多層次資本市場等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創新普惠性支持力度。
另外,廣東證監局和深圳證監局均為科創板擬上市企業提供綠色通道,積極培育科創板上市資源,推動科技創新、企業上市再上新臺階。
如此友好的全過程創新生態環境,難怪廣東省“上市軍團”在科創板表現那么亮眼!
三、廣東省上市企業專利申請情況
科創板上市對企業有著“科創屬性”的要求,一個很重要的量化指標就是專利數量,尤其是發明專利的數量。
截至1月30日,廣東省上市企業(77家)從發明專利申請量排名來看,TOP3科創板上市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均在千件以上:光峰科技發明專利申請最多為2419件,傳音控股發明專利申請1627件,珠海冠宇發明專利申請1481件,位列第三。
圖 5 廣東省成功上市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TOP20
信息來源:商用數據庫,光華所整理發布
發明申請數量多說明企業將科研成果專利化能力很強,是企業實施專利戰略的基礎,是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的體現,也是企業在該行業身份及地位的象征,因為擁有這么多專利,企業通過專利運營將會獲得更為長期的利益回報。
但是,另外一方面只是申請數量多也不一定能完全反應創新的絕對實力,我們還需進一步關注專利授權率。我們可以發現光峰科技發明專利申請量最多,但是發明專利授權率(42.9%)卻不是最高,但是由于其本身申請數量眾多,因此授權發明量還是最高(1038件),比發明專利數量排名第二的傳音控股高出500件;發明專利排名第三珠海冠宇(1481件)擁有的發明專利是331件,授權率相對較低。但是我們驚奇地發現鼎陽科技發明專利數量僅有241件,但是授權率卻高達74.3%。
表 1 廣東省申請量排名TOP20的專利授權率
信息來源:商用數據庫,光華所整理發布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專利授權率的計算采用簡單統計方式,即:統計時段內,當前授權發明量/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其中發明專利數量也包含了“審中”、“屆滿失效”等法律狀態的數據,所以只反映當下的法律狀態。
因此,如果企業有科創板上市計劃,建議考慮以下工作:
1)專利的“質”必須有“量”的基礎支撐,“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因此企業圍繞關鍵技術、核心產品,競爭對手專利布局狀況多申請專利,尤其是發明專利是非常有必要的。
2)因為專利從申請到授權,需要時間,因此需要盡早安排專利挖掘、布局和專利申請等相關工作,建議企業提早2-3年啟動專利布局申請工作。
3)發明專利有實質審查階段,為了提高授權率,需要對科技創新成果專利化過程的質量進行重點關注,比如技術方案的創新性分析,發明點的挖掘和提取,專利文件的撰寫質控,以及核心專利的新創性分析等。
四、發明專利申請量排名TOP3的企業分析
1、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光峰科技;證券代碼:688007)
光峰科技是一個擁有原創技術、核心專利、核心器件研發制造能力的激光顯示科技企業;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科創板廣東省第一股、A股激光顯示第一股;光峰科技總部及研發中心設在深圳,專業人才涵蓋光學、電子、材料、物理、機械設計、精密制造等多個領域,形成了激光顯示領域全球綜合研發實力最強的國際化科研隊伍。
光峰科技在 2007 年于全球率先發明了 ALPD?激光顯示技術,該技術已成為國際激光顯示領域的主流技術,并在全球范圍率先實現技術產業化。光峰科技現已推出影院放映、家用顯示、商用大屏、教育智能大屏等顯示方案,并廣泛覆蓋影院、指揮調度、展覽展示、虛擬仿真、戶外亮化、舞臺演藝、教育、家庭等應用領域。目前,光峰科技是中國第一個能夠生產具有DCI認證的數字電影放映機的公司,且國內激光電影光源部署量排名第一。
根據東方財富網1月31日發布的公告,光峰科技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為255,000萬元左右,同比增長2%左右。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0,500萬元到12,5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10,836.43萬元到12,836.43萬元,同比減少46.44%到55.01%。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為:1)受疫情防控、影院片源不足。受疫情防控、影院片源不足等客觀因素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影院放映服務業務收入承壓,較2021年度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商教業務需求減少,市場表現有所放緩。2)持續加大市場推廣及研發力度,費用同比上升。采取積極市場拓展策略,持續加大C端自有品牌建設力度,報告期內市場推廣投入同比上升;不斷加大ALPD技術創新和創新應用領域的新產品研發投入,大力支持車載光學等創新業務發展,報告期內研發費用較2021年度有所增長。
2、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傳音控股;證券代碼:688036)
傳音控股是智能終端產品和移動互聯服務提供商。自公司成立以來,為用戶提供以手機為核心的多品牌智能終端,并基于自主研發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和流量入口,為用戶提供移動互聯網服務。傳音旗下擁有新興市場知名手機品牌TECNO、itel及Infinix,還包括數碼配件品牌oraimo、家用電器品牌Syinix以及售后服務品牌Carlcare。
傳音控股2019年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現已被納入MSCI中國A股指數、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MSCI中國全流通指數、中證科創創業50指數及上證科創板50成分指數等。近年來,傳音還榮獲“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財富》中國500強”、“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科創板價值50強”、“廣東省制造業500強”等殊榮。
根據財富官網顯示,傳音控股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0.32億元,同比增長0.72%;實現歸母凈利潤22.58億元,同比下降21.64%,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0.35億元,同比下降19.87%。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129.23億元,同比增長0.03%;單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6.05億元,同比下降47.42%。
業績分析:1)主動清庫存。公司22年第三季度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超10%,但營業收入同比略有增長,主要是由于產品結構升級帶來穩步提升;毛利率為19.36%,主要是由于在景氣度下行周期執行的清庫存戰略,存貨金額從二季度的95.98億元下降到了三季度的74.21億元,庫存金額的下降帶來公司財務數據的持續優化,由于行業的庫存水平增強了行業競爭力;2)同時研發費用增加。由二季度的4.94億元增長到了三季度的6.12億元,主要是由于三季度研發人員數量有所增加,持續積累在手機、擴品類、移動互聯等業務線的人才。
3、珠海冠宇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珠海冠宇;證券代碼:688772)
珠海冠宇成立于2007年,總部位于珠海。擁有珠海、重慶、浙江三大生產基地,并在印度設立工廠。珠海冠宇主營業務是:動力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高技術綠色電池、相關設備和原材料;是全球消費類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主要供應商之一。客戶覆蓋全球知名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穿戴、電動工具、無人機等領域。在動力電池領域,已成為多家汽車廠商合格供應商。目前已進入高端電動摩托車、汽車啟動電池、儲能等領域,將逐漸步入乘用車BEV和高壓儲能等領域;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獎項。
根據東方財富信息,2022年第三季度實現收入約 26 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 0.22 億元,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0.31 億元,環比扭虧為盈;毛利率為17.8%,同比下降明顯,主要原因是受碳酸鋰價格不斷上行,鈷酸鋰價格較 2021 年上漲明顯,拖累公司盈利能力;伴隨后續原材料價格回落,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迎來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