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漢之光華將以卓越的
服務能力協助我們的客戶完成全球知識產權布局。
截止到2023年04月25日,科創板共計申報企業879家。其中注冊生效537家,終止(包括終止、終止注冊、不予注冊)220家,審核中(包括已受理、已問詢、上市委會議通過、提交注冊)66家,暫緩審議或中止56家。
科創板企業申報狀態分布(總)
來源: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光華所整理發布
近期企業申報狀態如下(2023.04.11-2023.04.25):
來源: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光華所整理發布
【前言】
2022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為了進一步明確科創板定位把握標準,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引導和規范發行人申報和保薦機構推薦工作,促進科創板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根據《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制定并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年12月修訂)》(下文簡稱“《規定》”)。
《規定》中劃定了科創板申報范圍應來自七大行業。《規定》第四條要求,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的發行人,應當屬于下列行業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主要包括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電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軟件、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等;
(二)高端裝備領域,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先進軌道交通、海洋工程裝備及相關服務等;
(三)新材料領域,主要包括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石化化工新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及相關服務等;
(四)新能源領域,主要包括先進核電、大型風電、高效光電光熱、高效儲能及相關服務等;
(五)節能環保領域,主要包括高效節能產品及設備、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先進環保產品、資源循環利用、新能源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動力電池及相關服務等;
(六)生物醫藥領域,主要包括生物制品、高端化學藥、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服務等;
(七)符合科創板定位的其他領域。
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創新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禁止房地產和主要從事金融、投資類業務的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
一、科創板申報企業細分領域
截至2023年2月15日,科創板累計申報企業數量已達到869家(含重復申報企業)。對各細分領域的申報企業數量進行統計分析,如下圖1所示,發現新一代信息技術(364家)、生物醫藥(177家)以及高端裝備(142家)的企業數量居多,占據了全部科創板申報企業的78.60%。
圖1 科創板申報企業細分領域匯總(單位:家)
來源: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光華所整理發布
根據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提供的相關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科創板擬IPO企業共計8家,其中五家來自生物醫藥行業,占比超過六成,五家公司具體是:賽諾威盛、捍宇醫療、貝克制藥、北芯生命、澎立生物。
由于科創板服務“硬科技”的戰略定位,知識產權理所當然成為了科創板的硬指標,因此,對于科創板上市相關企業而言,無論是擬科創板上市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過程中的企業,還是已經成功科創板上市的企業而言,知識產權管理都成為了其經營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創板《規定》對科創板申報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對科創屬性進行了可量化的界定,明確了4項常規指標、5項例外條款的科創屬性確定標準,其中,4項常規指標中有一項是“應用于公司主營業務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5項例外條款中有一項是“形成核心技術和應用于主營業務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合計50項以上”。可見,專利申請將是判斷企業能否優先在科創版上市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
有鑒于此,本文選取七大細分領域之一-生物醫藥領域,對該領域申報科創板企業進行梳理和介紹,尤其聚焦知識產權信息。
二、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申報企業審核狀態
申報科創板上市的869家企業中,生物領域的科創板企業共計申報177家。
截至2023年4月20日,177家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申報企業中,注冊生效106家,終止(包括終止、終止注冊)42家,審核中(包括已問詢、上市委會議通過、提交注冊)14家,暫緩審議或中止審核15家。
圖2 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申報企業審核狀態(單位:家;百分比)
來源: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光華所整理發布
三、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注冊地排行榜
對注冊生效的106家生物醫藥領域的科創板企業進行統計,發現屬于生物醫藥領域的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的注冊地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蘇和北京,分別達27家、21家和16家。緊隨其后四川、廣東、山東、浙江4個省都在5家以上。而安徽、福建等7個省最少均只有1家,此外還有2家在境外注冊,以紅籌股標準二上市。
圖3 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上市企業注冊地(單位:家)
來源: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光華所整理發布
四、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專利排行榜
1、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專利申請量排名前20位
圖4 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專利申請量排名(單位:件)
來源:商用數據庫,光華所整理發布
榜單顯示,聯影醫療、天臣國際、翔宇醫療、海爾生物、百濟神州五家企業依次位居專利申請量排名榜前五。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的企業專利統計方法,僅統計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本身的專利,不統計其子公司或其關聯公司專利,以下數據同理。
2、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排名前20位
圖5 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排名(單位:件)
來源:商用數據庫,光華所整理發布
榜單顯示,聯影醫療、百濟神州、天臣國際、南微醫學、春立醫療五家企業依次位居專利申請量排名榜前五。
3、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20位
圖6 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上市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單位:件)
來源:商用數據庫,光華所整理發布
榜單顯示,聯影醫療、天臣國際、南微醫學、百濟神州、凱賽生物五家企業依次位居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榜前五。
4、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專利數量平均值
注冊生效的106家企業中,專利申請量平均每家287件,最具代表性的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平均每家120件;發明授權量達到平均每家75件。
來源:商用數據庫,光華所整理發布
注冊地在上海的注冊生效的27家企業中,專利申請量平均每家351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上海企業的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平均每家159件,發明授權量達到平均每家125件,也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析發現,上海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專利申請、授權平均水平高于全國水平的主要歸功于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的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貢獻,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利申請量為5826件,遠高于全國排名第二的1515件。
注冊地在江蘇的注冊生效的21家企業中,專利申請量平均每家240件,發明專利申請量平均每家97件,發明授權量平均每家58件。
注冊地在北京的注冊生效的16家企業中,專利申請量平均每家176件,最具代表性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平均每家74件,發明授權量平均每家38件。
由于專利申請量第一名的聯影醫療專利申請量相對于第二名的4倍,頭部效應太明顯,顯然大部分的科創板上市企業是達不到這樣恐怖的專利儲備量的。因此,我們又去除專利申請量第一名聯影醫療的數據后,對剩余的105家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進行平均計算,得到平均每家專利申請量234件,發明申請97件,發明授權54件,修訂后的數據具有很強的對標意義,這對于科創板上市企業是重要參考指標!
五、典型企業
由于發明專利是科創板的核心考核標準,因此下面選取生物醫藥領域科創板注冊生效企業中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進行公司創新力的介紹。
1、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8月22日,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影醫療”)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證券代碼為688271。公開資料顯示,聯影醫療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性能醫學影像設備、放射治療產品、生命科學儀器及醫療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聯影醫療矢志成為一家引領全球科技創新的企業。初創核心團隊提出“三個必須”——必須全線覆蓋自主研發,必須掌握全部核心技術,必須對標國際頂尖水準,為聯影醫療錨定出一條必由之路。創新的核心在于人才,聯影醫療成立之初便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加入。依托強大的人才團隊,公司陸續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PET數字光導探測器、MR超導磁體、MR GPA(梯度功率放大器)、MR RFPA(射頻功率放大器)、CT時空探測器、RT多葉光柵等全線高端醫學影像及放療產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實現核心部件自研比例業界領先。聯影醫療還長年致力于攜手產學研醫各界伙伴,共同搭建覆蓋“基礎研究-臨床應用-轉化醫學-產業轉化”全鏈條的創新協同平臺,共同攻克重大疾病,探索前瞻醫學。
2、天臣國際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9月30日,天臣國際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錄科創板IPO(證券代碼:688013,簡稱:“天臣醫療”)。天臣醫療于2003年8月成立,是一家專注于高端外科手術吻合器研發創新和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不斷自主研發創新,天臣醫療已擁有管型吻合器、腔鏡吻合器、線型切割吻合器、荷包吻合器和線型縫合吻合器5大類產品,應用范圍涵蓋心胸外科、胃腸外科、肝膽脾胰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手術領域。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研發先行,專利布局”的方式,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研發創新成果豐碩,在境內外實施了相應的專利布局。
3、南微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微醫學創立于2000年。公司主要從事微創醫療器械研發、制造和銷售。秉持“以科技和創新服務臨床”的宗旨,致力于為全球醫療機構提供優質產品及服務,幫助世界各地提高醫療水平、減少病人痛苦,降低醫療成本。經過20年的創新發展,公司逐步由非血管支架單一產品到三大技術平臺,由國內市場為主到國內國際市場雙輪驅動,已成為微創診療領域內具有較高科研創新實力和核心產品競爭優勢,業績高速增長的行業龍頭公司。2019年,南微醫學成為第一批登陸科創板的企業之一(股票代碼688029),公司進入嶄新的高速發展階段。公司科研創新實力獲得權威認可,公司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子公司研發人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是行業內少數幾家多次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的企業之一。國內國際市場雙輪驅動公司發展。國內市場方面,公司內鏡診療技術產品系起到了較強的進口替代作用,產品銷售至全國2,900多家醫院,三甲醫院覆蓋率達到了55%以上。國外市場方面,公司在美國和德國設有子公司,多項產品通過美國FDA批準和歐盟CE認證。
【結 語】
除了上述的專利申請要求,科創板《41號文》第三十三條還要求對申報企業獲得的技術專利許可或授權不具有排他性等情況進行披露。因此,擬科創板上市企業不僅要關注專利申請布局,還要關注專利許可風險和主營產品的侵權風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知識產權管理,找專業的人盡早進行知識產權盡調,例如做好專利布局、評估核心技術的可專利性以及已經擁有專利的授權前景和穩定性、進行競爭對手監控、提前進行專利自由實施(FTO)風險排查,甚至預先對排查出的可能侵權專利進行無效訴訟準備,這將成為上市科創板的必要準備工作,對科創板順利上市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