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漢之光華將以卓越的
服務能力協助我們的客戶完成全球知識產權布局。
2024年12月2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共評選出中國專利金獎預獲獎項目30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預獲獎項目10項,中國專利銀獎預獲獎項目60項,中國外觀設計銀獎預獲獎項目15項,中國專利優秀獎預獲獎項目610項,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預獲獎項目47項。
以下分析數據以國家知識產權局評審結果公示以及HimmPat數據庫加工標引數據為基礎,進行整理。
從本屆預獲獎專利申請數量來看,申請年限主要集中在2016-2021年,占比75%。最早申請年2004年,專利名稱:C3亞甲基含氮雜環取代的脒硫乙酰胺基頭孢菌素、制備方法及應用,已于2024.08.16專利權有效期屆滿而失效。
圖 1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申請趨勢統計
?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HimmPat,光華所整理發布
從本屆獲獎專利授權數量來看,授權年限主要集中在2018-2022年,占比83%。最早授權年2007年,其中2022年達到210件最多。
圖 2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授權趨勢統計
?
從本屆獲獎專利申請類型來看,發明696件占據絕對優勢,外觀72件,占比9%,實用新型4件,相對較少。
圖 3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專利類型統計
?
從本屆獲獎專利授權統計年限來看,近五年授權量共計576件,占比達75%。
圖 4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近五年授權占比統計
?
第二十五屆專利獎獲獎總數較第二十四屆936項相比少了164項。其中實用新型獲獎4項,遞減明顯。
圖 5 近五屆實用新型專利獲獎統計
?
從本屆獲獎專利分布地域來看,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上海等東南沿海經濟較發達的省市。
圖 6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地域熱力圖分析
?
從本屆獲獎專利金獎分布地域來看,廣東、北京位居前列,上海、江蘇、浙江并列第三。
圖 7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金獎地域統計
?
從本屆獲獎專利授權專利標簽統計,根據HimmPat數據庫統計結果,獲獎專利中專利運營比較活躍,其中權利轉移147項(轉讓主要發生在集團公司內部,轉讓次數集中在1-2次)、許可119項、質押69項。
戰新專利553件占比72%,涉外專利247件,占比32%。
圖 8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專利轉讓次數統計
圖 9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授權專利標簽分析
?
從本屆獲獎專利同族分布地域來看,美國以170件領先。隨著一帶一路海外市場的開拓,沿線國家布局專利增加顯著。
圖 10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授權專利同族分析
?
從本屆獲獎專利從專利密集型產業分類來看,03新裝備制造業407件,占比接近一半。01信息通信技術、04新材料制造業、02信息通信技術服務業緊隨其后占比42%。
圖 11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專利密集型產業分類
?
從本屆獲獎專利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來看,A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排名第一。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一件專利可能存在對應多個產業的情況)
圖 12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
?
從本屆獲獎專利權利要求數量統計來看,專利權利要求數量主要集中在20項以內。權要30項以上占比3%,相對較少。
圖 13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專利權利要求數量統計
?
從本屆獲獎專利獨立權利要求數量統計來看,主要集中在1-4項。
圖 14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專利獨立權利要求數量統計
?
權利要求項數最多的專利:獨權數量8、權要數量63、文獻頁數42,專利權人為北京市商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專利名稱:人體輪廓關鍵點檢測方法、圖像處理方法、裝置及設備。
?
從本屆獲獎專利說明書頁數數量統計來看,主要集中在50頁以內。
圖 15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說明書頁數統計
?
總結:本屆獲獎專利數量明顯減少,這也說明了專利獎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
從授權年限來看,授權專利黃金年齡1-5年。從獲獎數量看,發明占有絕對優勢,外觀設計其次,實用新型的獲獎數量總量較少,且呈遞減趨勢。專利運營數量整體占比較高,突顯高價值專利產業化的經濟導向。涉外專利增加明顯,是衡量專利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
本文數據分析基于國家知識產權局2024年12月23日發出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公示、HimmPat數據庫,具體以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方公示數據為準。
【總 結】
本屆獲獎專利數量明顯減少,這也說明了專利獎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
從授權年限來看,授權專利黃金年齡1-5年。從獲獎數量看,發明占有絕對優勢,外觀設計其次,實用新型的獲獎數量總量較少,且呈遞減趨勢。專利運營數量整體占比較高,突顯高價值專利產業化的經濟導向。涉外專利增加明顯,是衡量專利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
本文數據分析基于國家知識產權局2024年12月23日發出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公示、HimmPat數據庫,具體以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方公示數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