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漢之光華將以卓越的
服務能力協助我們的客戶完成全球知識產權布局。
漢之光華旗下司法鑒定所近日多件案例入選“典型案例”
入選上海市版權局2019年度上海十大版權典型案例
——上海昱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侵犯著作權案
上海漢光知識產權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司法鑒定所(以下稱:漢光鑒定所)作為鑒定機構,參與的上海昱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侵犯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著作權一案入選上海市版權局2019年度上海十大版權典型案件。
該案系上海首例微信外掛軟件侵犯著作權案件,明確了未經著作權人許可,預先下載安裝好微信軟件再行銷售并以視頻教學方式要求客戶自行刷機安裝外掛軟件的行為可構成侵犯著作權犯罪。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稱: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開發完成并原始取得騰訊微信軟件著作權,騰訊公司通過《騰訊微信軟件許可及服務協議》對用戶復制使用微信作出約束規定。
2016年8月,被告人劉某某注冊成立上海昱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昱宮公司)后,陸續從華碩電腦(上海)有限公司購入手機,雇傭被告人吳某某針對此款手機制作了含有能改變微信功能的外掛軟件的刷機包,并將刷機方法傳授給公司相關技術人員,通過刷機安裝上述外掛軟件的方式,使該款手機的微信在未經騰訊公司許可的情況下增加了自動轉發、點贊、群發等數十種新功能,并以此命名“瞬”微商營銷手機,對外銷售牟利。
被害單位騰訊公司報案后,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展開系列調查,并就華碩“瞬”微商營銷手機中“微信軟件”的有關事項委托漢光鑒定所進行司法鑒定。漢光鑒定所接受委托后,組成了涵蓋技術專家和鑒定人的鑒定組,從著作權的角度對涉案軟件和騰訊公司的相關軟件進行了比對、分析、評議,并基于客觀、科學、公正與謹慎的原則,為本案提供了專業的司法鑒定意見書。
該鑒定意見書對后續的案件定性、起訴、審判起到了關鍵作用。經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審理并作出刑事判決,被告單位昱宮公司、被告人劉某某以及被告人吳某某均為自己的犯罪行為承擔了相應的法律制裁。
入選國家版權局、全國掃黃打非2019年度全國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例
——江蘇徐州“5·10”侵犯圖片作品著作權案
近日,國家版權局、全國“掃黃打非”辦聯合發布了2019年度全國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其中經上海漢光知識產權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司法鑒定所(下稱:漢光鑒定所)出具鑒定意見的江蘇徐州“5·10”侵犯圖片作品著作權案榮登榜單。
本案系侵犯圖片著作權的典型案件,當事人侵權主觀故意明顯,涉案作品數量大,非法經營額高。該案的查辦對打擊網絡圖片侵權盜版行為有重要指導意義。
2017年5月,江蘇省徐州市公安、版權部門成立專案組,對該案進行調查。經查,2015年以來,雷某投資建設7kk圖片網,由謝某某負責網站管理與圖片編輯,網站非法傳播圖片累計290萬余張。2018年5月,漢光鑒定所接受徐州市新城公安分局的委托,對從該網站抽取的3798組照片(包含涉嫌盜版照片和著作權人原版照片)是否構成相同或實質性相似進行鑒定。漢光鑒定所從照片的整體布局、人物形象、背景設置三個方面進行比對分析,最終得出涉嫌盜版照片3798張與著作權人的原版照片3798張構成實質性相似的鑒定結論,并出具相關鑒定意見書。
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案號:(2018)蘇03刑初80號)當庭對該鑒定意見予以證實,兩被告人當庭亦供認不諱。漢光鑒定所出具的司法鑒定意見書通過其比對分析的專業性、科學性和客觀性得到法院的認可,該鑒定意見對提高司法效率,促進案件的審理和判決起到很大的指導作用。
入選2019年度山東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
——山東瀚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王某某侵犯商業秘密罪案
上海漢光知識產權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司法鑒定所(以下稱:漢光鑒定所)出具咨詢意見的山東瀚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王某某侵犯商業秘密罪案入選2019年度山東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被稱為山東省實施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審判以來影響最大的刑事案件。此外,該案曾先后被評為“2017年度全省檢察機關優秀審查逮捕案件”、入選山東省檢察院通報的8起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2019年2月16日,山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陳勇在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作的《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將本案列入 “服務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典型案例。
山東凱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稱:凱賽生物)是一家以生物法生產高品質二元酸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世界范圍內率先開發出以生物發酵法工業化生產長鏈二元酸。2008年,掌握凱賽生物核心技術的高管王某某離職,并將生產長鏈二元酸的相關技術非法披露山東瀚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稱:瀚霖公司)。瀚霖公司在明知王某某違反保密義務披露涉案生產技術的情況下,以非法手段獲取并將涉案商業秘密用于生產經營,同時以申請專利的形式進行了披露,給凱賽生物造成了數以億計的巨額經濟損失。
濟寧市公安局于2012年8月對該案件立案偵查,并于2017年6月針對涉及“生物發酵法工業化生產長鏈二元酸的生產技術”的相關專業問題,委托漢光鑒定所提供技術咨詢意見。漢光鑒定所接受委托后,組建了9人隊伍的專家團隊,圍繞委托方的咨詢要求進行了深入研討,經科技查新、綜合分析、歸納總結,最終得出“生產生物發酵法工業化生產長鏈二元酸的五個技術秘密點及其整體在2008年7月31日之前屬于不為公眾所知悉的技術信息”的結論,并出具相關咨詢意見書。
漢光鑒定所組織參與咨詢的四位專家兩次赴濟寧出席法庭質證,回答了庭審各方尤其是對方律師關于咨詢意見在技術、科技查新以及鑒定程序等方面的近百個問題,該咨詢意見通過其專業性、科學性和客觀性的論證分析最終被法院采信。咨詢專家特別是技術專家,彌補了法官在長鏈二元酸技術知識方面的不足。我所出具的咨詢意見為法官盡快查明事實提供了有力支持,為檢察機關以“零口供”提起公訴提供了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