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漢之光華將以卓越的
服務能力協助我們的客戶完成全球知識產權布局。
一、2023年,企業投資/并購市場復蘇
前幾天跟一位投行朋友在閑聊八卦的時候,聊起上市和并購市場,作為高級投資顧問的她說得眉飛色舞,她一頓天花亂墜,我只記得一個感受:現在并購行情火爆!
作為檢索分析小能手一枚,似乎嗅到了什么,嘻嘻。趕緊檢索分析一把!
第一步,聚焦熱點行業: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嘛,筆者相對熟悉,我們大家也都相對熟悉。
關于數字經濟的通俗說法是“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
十年來,數字經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已經深入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過程。在技術層面,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在應用層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也就是說,“數字經濟”似乎還有其他的小名/別名/化名,比如 “智慧城市”、“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
第二步,外加一個關鍵詞:并購。
于是將“數字經濟”and“并購”,檢索結果如下:
據中國經濟新聞網報道,2022年12月17日,以“數字經濟與并購新機遇”為主題的2022(第十九屆)中國并購年會暨西部并購年會線上圓滿舉辦。年會在全國工商聯、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全聯并購公會、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共同主辦。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歐陽澤華在發表致辭時表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對資本市場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也為并購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郭瑞明表示,服務包含數字經濟在內的實體經濟發展,既是資本市場的天職,也是上市公司的嶄新機遇。他從提質增效、精專主業和理性并購三個方面闡述了主動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要求,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意義。
此處高亮兩個詞匯:“上市公司”和“理性并購”!
既然本文非要涉及知識產權,那我們就進一步鎖定“科創板”!繼續檢索“上交所發行上市審核”頁面:
圖 1?科創板上市項目動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來源:上交所科創板官網
可以看到,截至2023年1月3日,科創板發行上市企業有868家。其中,按照證監會行業統計維度,屬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有143家。這143家企業中,“注冊生效”的有71家。
我們對這71家企業的前15家企業基本情況進行調研發現:他們無一例外都有子公司,參股公司或者分公司(詳見下)。
表 1企業參股/控股情況(2023年1月3日當日數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光華所整理發布
一家企業發展到一定地步,能成功上市必定是一家有雄心的企業。
他們通過投資/并購提高經營效率,將本來分散在不同企業的生產要素集中到一個企業中,由高效的企業管理代替低效的市場管理,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率;或者是為了降低進入新行業壁壘。企業在進入一個新的生產領域時,如果通過在新行業中投資新建的方式,必需充分考慮到行業進入壁壘。而采用并購時,不但進入壁壘大大降低,而且由于沒有新增生產能力,引起價格戰或報復的可能性就小了。因此,并購是進入新行業的最佳選擇;或者作為一個管理者/經理人,他個人的利益并不只是與公司的盈利有關,還與公司的規模有很大關系,經營者管理的公司不斷擴大,也意味著該經營者獲得更大的職業聲望和個人成就。
無論什么原因,顯而易見,這些企業都已經在上市之前,對投資/并購駕輕就熟。基于企業創始人已有的“格局和膽識”,現在再有資本方的強勁助力,那么投資并購更會蠢蠢欲動!
但是,“投資有風險,并購需謹慎”!
二、投資/并購科技創新企業,知識產權風險不容忽視
投資/并購行為是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很多流程和專業的工作要開展,需要諸多專業的團隊來參與實施,從而促成投資/并購目標的達成,本文只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投資/并購進行非常小范圍的探討。
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投資/并購過程中,很多情況下會涉及收購目標公司的資產。收購方在項目啟動前,需要就被收購對象進行全面調查。為了尋求并購交易的決策依據,收購方往往會委托各中介機構對并購對象進行盡職調查,并購方根據盡調報告披露的問題來評估目標公司的價值,達到談判過程中掌握主動權的目的。
既然是資產,有形和無形!
有形資產的價值來自于它的物質特征,盡管其財產權利是無形的,但它來源于其物質特性。不是本文主要探討的重點。
而無形資產的價值或來自于某些權利如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或來自于一些無形因素影響,如競爭優勢,獨一無二性等,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來源都是無形的。特別是涉及知識產權價值,又跟當下的市場環境、技術環境、時間環境、可訴環境、法制環境、實施環境等動態的要素環境密切相關。
下圖羅列了知識產權行業普遍認同的,影響專利價值的動態要素。
圖 2?專利價值影響要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上海光華《企業如何打造高價值專利》培訓課程
因此,很多企業在啟動投資/并購工作之后,由于對知識產權的各種風險排查不到位,導致最終無法達到投資/并購的戰略意圖。
筆者粗淺地認為,投資/并購中的知識產權風險大致有三種:
1.知識產權權屬風險
并購活動中知識產權權屬風險主要體現在:被收購方根本不具有知識產權。比如:僅是專利申請階段,有無最終獲得權利,還在申請中的核心目標權利是否能如被收購方所稱如期獲權?在哪些國家/區域擁有權利?法律期限屆滿了嗎?未續費而導致權利終止嗎?權利歸屬于被收購方子公司、關聯公司等第三方?是否存在權利限制(共同權屬或許可限制的情況)?其中,許可限制又是并購中最普遍和典型的法律風險。尤其在排他許可和獨占許可中,目標知識產權能否實現并購或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被許可人。
圖 3?專利買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互聯網
2.知識產權價值風險
投資/并購所涉及的資產定價應該公允,尤其是如果收購方是上市公司,更不能出現損害上市公司以及股東合法權益的情況。然而,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是一個極度復雜而又專業的工作,目前國內資產評估行業對知識產權價值的評估大部分采取傳統的資產評估方法,也有可能會借助于商用數據庫的統計數據。
但是整體來說,專利價值的維度基本包含如下五個方面:
圖 4?專利價值維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上海光華《企業如何打造高價值專利》培訓課程
????看上去又宏觀,又虛,還不知道怎么做?!
筆者又粗淺地給點小建議:如果我們市場價值基本確定的情況下,請重點關注目標專利組的法律價值、技術價值和戰略價值。在投資/并購過程中,請專業機構對作為目標專利組進行專項評價分析(包括但不限于評價知識產權權屬是否完整、有無瑕疵,是否存在權利限制,知識產權的穩定性及競爭優勢如何,是否存在針對知識產權的訴訟/仲裁,競爭對手專利組合布局分析等);同時出具完整的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報告,從而有效規避知識產權的價值風險。
3.知識產權侵權風險
就拿最典型的專利來說。專利權(Patent Right)是一種獨占權。法律意義上,專利是受專利法律規范保護的發明創造,它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后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明確規定了“不得實施”的情況:
筆者建議:開展知識產權侵權風險排查和分析,需要及早開展。這樣,才有可能發現侵權風險之后,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做好產品規避設計、專利訴訟準備、專利無效等應對工作,也可以與對方在比較公平、輕松的氛圍下進行知識產權收購或許可談判。如果企業在企業經營關鍵節點(比如上市)才開始進行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分析,甚至上市前都未完成侵權分析,將使得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競爭力的科創板發行人置于極大的風險之中,對上市進程產生不利影響!
由于,知識產權侵權分析既需要對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市場策略等非常了解,也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產權檢索、侵權法律分析等專業技能。要想高質量地完成知識產權侵權分析,必須發揮企業內部人員和外部機構各自的優勢,由企業研發人員、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外部專業機構人員共同組成項目組,緊密配合,互相支持,才能有效完成這項工作。
希望我們企業都能順利完成投資/并購,最終走上“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