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漢之光華將以卓越的
服務能力協助我們的客戶完成全球知識產權布局。
前言:一場長達五年的品牌尊嚴之戰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憑借專業服務和穩健發展,為國內外眾多高科技企業提供了知識產權代理服務,獲得了諸多榮譽,包括上海市著名商標單位、全國四星專利代理機構、上海市品牌引領示范企業等。“光華”商標也逐漸在市場上樹立起品牌效應,成為行業內知名的標識。福禍相依,也因此“光華”商標為光華所招致了侵權困擾。
一、危機爆發:“光華”商標多處現“分身”
2019年光華所客戶發現,存在一家同樣名為“光華知識產權”的機構。后經本所核實調查,兩家侵權機構浮出水面:
1. 蘇州“光華知識產權有限公司”(下稱“蘇州光華機構”):與本所字號相同、業務重疊、地域鄰近,導致客戶嚴重混淆;
2.“蘇州勞維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后更名為蘇州華光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蘇州華光公司”):取得了第6881674號“光華Guanghua”商標,并基于該商標權利,在第45類法律服務相關類別中惡意搶注與光華所企業字號近似的商標,除“光華GOHUA”“華光”等之外,甚至還有“光華”,企圖蠶食光華所市場份額的惡意明顯。
二、三路聯戰:行政投訴、商標申請輔以訴訟的立體打擊
面對侵權行為,光華所從打擊侵權人、強化自身權利、排除權利障礙三方面全面出擊,展開了維權行動。
1. 行政投訴——直擊監管核心,精準打擊“擦邊球”
光華所向蘇州市姑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投訴,要求侵權人蘇州“光華知識產權有限公司”更改字號、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法律處、商標局備案科和知識產權局信訪辦進行投訴,力求舉報有效。該過程持續了三年,最終蘇州光華機構因經營受到影響,于2023年4月登記破產清算。至此,第一位侵權人蘇州“光華知識產權有限公司”的侵權至此被終結。
此后,光華所向蘇州市高新區大數據局辦公室發出關于要求蘇州光華機構的關聯公司“蘇州華光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更改企業字號的申請,力求對“擦邊球”行為趕盡殺絕。
2. 商標申請——斬草除根,奪回“主權”
為了根本性解決問題,光華所于2021年7月在第45類申請注冊“光華”商標,卻遭遇多件引證商標障礙。發起“障礙清掃行動”。
· 光華所針對引證商標提起異議申請、無效宣告以及撤銷三年不使用申請;
· 光華所針對蘇州華光公司發起的行政訴訟,從“注冊惡意”“不正當代理”等角度舉證,成功擊退對方全部訴請。
最終經過不懈努力,全部構成駁回理由的引證商標均被成功排除,光華所商標注冊障礙清零。
3. 訴訟博弈——以攻為守,鎖定勝局
光華所為排除“光華”商標申請障礙而提出的無效宣告申請均取得了無效宣告裁定。對此,蘇州華光公司針對部分商標無效宣告裁定向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
光華所面對侵權方蘇州華光公司訴訟的應對:
· 深度挖掘對方“商標囤積”“惡意攀附”的證據;
· 聯動行政投訴與訴訟程序,形成維權閉環。
對侵權方蘇州華光公司的主觀惡意與行為的不正當性進行了證明。法院最終駁回蘇州華光公司全部訴請,至此阻礙光華所的“光華”商標申請的最后兩個引證商標第16223944號、第43493723號最終以公告無效告終。
三、啟示:商標保護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戰爭
五年的“光華”商標保衛戰,不僅是一場法律較量,更是一次品牌價值的重塑。它警示所有企業:
未雨綢繆:商標注冊需“早布局、廣覆蓋”,避免被動維權;
動態監測:建立商標風控體系,定期掃描近似商標及侵權線索;
專業護航:選擇兼具法律與商業思維的團隊,將維權常態化,并貫徹始終。